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
大學與高中的課有什麼不同?

首先,恭喜你們從高中的生活邁入求學的另一階段,這是一個自由發展自己未來的學習里程碑,也是你可以自己決定要怎樣成就自己的時期。大學生活基本上是獨立且自由的,這也代表著每個人要自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,不論是選擇要做或不做。你可以選擇過一個多采多姿的生活,忙社團跟交際、為系上或社團的事務盡心盡力;也可以選擇努力於課業,鑽研於學問上;更可以兩者兼收,在課業與課外活動中取得時間的平衡點……。你可以在大學階段儘量使用學校的資源成就自己,也可以在這段期間認識許多人,與他們互動、學習、成長。

而大學與高中生活在課業上有哪些不一樣呢?

大學是以學分來計算畢業資格的,每個人在畢業之前需要修滿一定數量的學分數,而不同課程的學分數各自不同;所以整個大學上課就好像是蒐集學分的學術活動一樣,每堂課會有期中考跟期末考,還有報告成績,這些報告跟考試,主要是讓老師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,由成績當中可以明白每個學生對於這堂課的掌握程度如何,老師會根據每個人的狀況給予評分,若評分達到標準以上(學期成績60分),學生就獲得了這門課的學分。因此,拿取足夠的學分數畢業,就是大學求學期間課業在做的事情。

要注意的是,科目也有重要性的差異,有些科目被認為很重要,如果沒有掌握到一定水準以上,就不太算了解了這個系的內容,於是這些科目被標定為「必修」,必修的科目,通常出現在大一跟大二,而這些科目必須要全部修及格才能畢業,要是有哪些必修的科目沒通過,下一年就得重修,畢業年限前沒修滿學分或有必修科目沒修過,就會延遲畢業,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。

而大學的上課與高中不同的,在於大學是一個訓練思考的殿堂,很多課除了學習前人研究的結果之外,還必須訓練自己創造與批評的思維,因此,有很多課除了考試之外,還會請大家書寫報告,報告可能是要找資料、可能是寫心得、也有可能是彙整資料後進行詮釋與批判的動作,這樣的歷程可以訓練學生思考,而不只是被動吸收上課所教的東西,這一點是與高中非常不同的地方。

另外,大學時的讀書方法,也與高中不同,高中時代重視記憶與掌握全部上課時的重點,但大學時所重視的是理解老師上課所講述的內容,並且能用自己好記憶的例子具體化的把概念記下,而不是單純的記憶上課重點而已,能夠了解才能活用,能夠活用才能創造……。而且有些通識課程是很有趣的,重點完全不在記憶或是劃重點,在於能夠聽了這堂課而於自己生活中有所獲益。像是兩性心理學是一門通識課,聽這堂課如果只是狂抄筆記並且記憶的話,就可惜了這麼有趣的課,這些課程的趣味,就讓大家各自體會吧!